智慧安監監管與指揮平臺主要包括:企業安全監管子系統、重大危險源監管子系統、應急管理與應急救援子系統。
■ 企業安全監管子系統
企業監管:實現對管轄的危險化學品、煤礦、非煤礦山、煙花爆竹及生產、經營、存儲、運輸、使用以及易制毒等單位的基本情況、周邊環境情況、主要負責人情況、安全管理機構及安全管理人員情況、特種作業人員情況、資質證書情況、危險源情況、應急預案情況、特種設備情況、安全評價情況等基本信息的錄入、查詢和統計。
職業安全健康監管:實現各級安監局和相關單位對職業病危害信息申報、數據審核、統計分析進行管理,及時掌握全市職業病的情況,全面、科學地分析、預測職業安全與健康的形勢,為職業安全與健康的監管提供決策依據。
安全隱患排查治理:可以明確安監部門的職責和定位,增強安監部門監管手段,提高了監管效率;可以落實企業責任制,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,促使企業由被動接受監管變為主動排查治理隱患,主動加強安全生產,從而減少因安全生產隱患造成的事故和災難。
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:通過網格化監管思想,實現對企業達標情況的綜合統計和監管。
安全生產行政執法:是替代傳統執法方式的一個新的執法方式,該方法是利用一項結合現代移動終端技術、移動通訊技術、GIS技術、GPS技術研發而成的一款移動執法系統。
■ 重大危險源監管子系統
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:收集各類企業的重大危險源基本信息,并提供完整的建檔備案和審批機制。
重大危險源自動辨識:重大危險源辨識依據:依據國家規定的最新標準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》(GB18218-2009),系統將所有危險物質的臨界點建立到數據庫中,提供重大危險源的自動辨識功能。
重大危險源風險評估:能夠根據企業的人、物、環境、管理、事故等5個因素進行預警指標初篩;選取事故隱患、安全教育培訓、應急演練及生產安全事故等4項預警指標;預警指標數據在系統中進行指標數據量化;事故隱患指標包含事故隱患評估、隱患等級、隱患整改情況等3項指標。
重大危險源動態監管:可實現管轄區域重大危險源的分類、分級、屬地化的監管體系建設,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管轄區域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動態管理,可以通過地圖方便的查閱重大危險源的相關信息,實現重大危險源的快速搜索和定位。
■ 應急管理與應急救援子系統
應急值守管理:支持各種安全生產突發事件信息的接收和報送,對事件信息進行管理,以及向外界發布事故協調指揮過程和當前救援情況等信息。此外,應急值守子系統還包括日志管理、排班管理、交接班管理等值班管理功能。
應急資源管理:可對應急資源的基本信息、位置信息進行分類管理的綜合性信息管理模塊,包括應急機構信息、應急救援人員信息、應急專家信息、典型案例信息、應急物資裝備信息、危險源信息、避險場所信息、法律法規信息、企業信息、MSDS、地理位置信息等。
應急預案管理:將安全生產相關的總體應急預案、專項應急預案、部門應急預案進行采集、分類、備案、查詢檢索及打印,對預案進行動態管理。
應急決策支持:實現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(或假設安全生產事故發生),通過匯總分析相關地區和部門的監測實時參數,結合事故進展情況,對事故影響范圍、影響方式、持續時間和危害程度等進行綜合研判,包含事故模擬分析計算、預案啟動決策支持、最佳路徑計算分析、現場圖象遠程調閱等。
應急聯動指揮:利用預測分析和研判結果,結合應急組織體系和工作流程、現場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救援物資等情況,實施應急救援工作。
應急模擬演練: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場景進行仿真模擬,在虛擬場景中分析事態、提高應對策略,提高應急處置能力,為檢驗和修正應急預案提供參考。
信息化與安全生產業務深入融合,強化事故防范,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業務管理水平和效率。
實現各級安監部門之間與生產經營單位之間的互聯互通、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。
實現安全生產基礎信息規范完整、動態信息及時更新隨時調取、執法過程便捷可溯、應急處置快捷可視、事故規律科學可循,全面提升安全監管監察信息化效能。